2005年8月11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警官作家的双通道人生
见习记者 李稹

  中篇小说《山乡警察》、长篇小说《生死裂变》、两次“金盾”文学奖……采访孙红旗之前,就对这位警队作家的传奇早有耳闻,可直至见到其本人,才发觉原先横陈在脑海里的种种想像一时竟无法对号入座。眼前的他穿着一件普通的黑色汗衫,黝黑的皮肤透露出健康的亮色,温和地笑着,但却丝毫寻不见文人的作派。“喝什么?茶还是咖啡?”“坐了多久的车?”“叫我老孙不介意吧?”……面对孙红旗的爽快,甄别遴选多日的采访提纲突然显得毫无用武之地,于是,所有的谈话就在这夏日午后的淡淡茶香中自然铺陈开来。
    
    文学只是副业
    孙红旗的办公室在开化县公安局的3楼,有些闷热。“实在不好意思,空调还没来得及装。”他下意识地把风扇往记者这一侧挪了挪并开到最大档。“其实我的本职工作是当地六合彩买卖的专案监督,另外还负责全县内保这一块,所以每天的事情还是挺多的。”似乎是要印证孙红旗的说法,整个下午进进出出找他办事的人络绎不绝,采访不时被打断,“没办法,有些事很琐碎,但还是要认真地办。”孙红旗苦笑着告诉记者,“最多的时候我一天接过180个举报电话!”我有些诧异,面对如此繁忙的工作,他有什么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文学梦?不过“老孙”的回答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:“工作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,我写东西都是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才到书房提笔,每天晚上写满2小时就熄灯,不影响第二天的本职工作,对我来说,文学只是副业。”
    
    灵感源于生活
    曾有人评价孙红旗的作品不但情节扣人心弦,而且注重对人物的细节刻画,相当有“读头”。对于这一说法,孙红旗表示认同,也道出了其必然性:“其实很多构思都来源于平时的生活和工作。我14岁参加工作,从文工团的一名芭蕾舞演员转业到开化公安局,在基层派出所工作了整整9年,这种第一线的体验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。”孙红旗缓缓道来,语气依旧平和,却无法掩盖一种力量,一种解读人性世态的本能。
    在与“老孙”的交谈中,我能感觉到他是个理性的警察更是个感性的作家:因为怜悯,他会在冰天雪地里等待新婚之夜的罪犯拜完堂再实施逮捕;因为悲愤,他会看着幼女被强奸而沾满血的帐篷咬牙切齿。而这一切的情感与细节都被孙红旗带入他的小说世界中去,每一个人物都成了他情感怀胎而得的子女:“我会为我小说里的人物而或喜或悲,有时写着写着自己对着电脑就泪眼目蒙目龙。”听说“老孙”的小说很受欢迎,有位老太太曾带着10年前他在报纸上的小说连载的剪报专程来拜访他。而现在各大媒体和出版社的稿约更是不断。“源于生活的真实感动可能也是我的小说的最大特点吧。”“老孙”笑着说。

  爱运动也爱巴尔扎克
    闲暇的时候,孙红旗的爱好是跑步和阅读外国名著。每天早上半小时的晨练和每天晚上的写作一样成了他的必修课。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。”比起很多伏案疾书的作家来说,“老孙”无疑有着更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呐。
    而定期借阅一些外国名著也成为了孙红旗为数不多的习惯之一,“我个人比较欣赏巴尔扎克的作品,自己小说里一些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,或多或少都从这些外国作家身上借鉴了一定的元素,因此也有人评论我的作品带有外国小说的痕迹。”说这话的时候孙红旗盯着杯中刚泡开的茶叶,神情如孩童般天真,“我现在是‘公安+作家’的双通道人生,享受着写作的怡然自得。我头脑里有个开关,合适的时候,合适的频道,不会错。”